当产业前沿的“智造力量”遇上高校的“智力加持”,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新火花?8月4日,鹏鼎控股与淮阴工学院合办的第一届“鹏英班”正式开班,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常绿、党委副书记秦家沛,鹏鼎控股(淮安)园区经理崔世杰,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磊等参加活动。

应用性培养 让大学课堂与企业生产线“无缝对接”
“我们要把生产线变成‘活教材’,让工程师当‘新老师’。”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常绿的话,道出了“鹏英班”的核心特色。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载体,该班采用“理论+实践+项目”的三维培养模式,整合淮阴工学院的理论教学优势与鹏鼎控股的产业实践资源,让学生既能系统学习PCB制造、智能制造等前沿课程,又能深入企业参与真实项目研发,实现从课堂到生产线的“零距离”衔接。
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常绿还用“三个精准”概括其亮点:“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精准匹配岗位技能,实训基地精准还原生产场景。”首届“鹏英班”的33名学子历经政校企三方研讨、企业宣讲、面试遴选等环节,从电信学院、数理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金融数学等8个专业中脱颖而出。未来,他们将在智能制造示范线上亲手操作业界最先进的设备,成长为“既懂理论又能实战”的应用型人才。

双导师护航 构建人才成长“快车道”
仪式现场,两份特殊的“聘书”引发关注:鹏鼎控股(淮安)园区人力资源部副理靳长超、该校2020届校友兼鹏鼎控股校招主管倪飞成受聘为淮阴工学院导师,与高校教授组成“双导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形成“企业出题、师生解题、市场阅卷”的闭环培养体系。
“能在毕业前接触行业最新技术,还有‘行业高度’与‘成长温度’兼具的导师引路,这样的机会太珍贵了!”学生代表、数理学院黄淼同学的发言道出了学子心声。这种“双班主任+双导师”的全流程管理模式,从实习准备到考核评估全程护航,为人才成长铺就“快车道”。

政企校联动共筑区域发展“人才生态圈”
鹏鼎控股(淮安)园区经理崔世杰以“入对行业、选对公司、跟对主管、留对城市”寄语学子,表示将通过校企联动精准培育人才,反哺地方经济。经开区人社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为校企合作搭台赋能,让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而深耕地方的淮阴工学院,则以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优势学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加快助力“创新之核”建设。

从“校企合作”到“校企共生”,“鹏英班”的诞生让我们看到:当经开区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产才融合就不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催生创新火花的“化学反应”。这里走出的不仅是技术工匠,更是未来新兴产业的操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