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淮工 >> 正文

媒体淮工

淮安日报丨全面学习 全面把握 全面落实

日期:2022年11月15日 08:15   浏览量:[]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引导全市各界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共同推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领导笔谈”专版,来自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和江苏护理职业学院6所院校的党委书记围绕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刻把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要求等分享各自学习体会。


心怀“国之大者”,在科教兴国中奋发作为

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 孙爱武

党的二十大是一场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盛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催人奋进,是一份全面阐述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求真务实的报告,是一份全面擘画未来、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前景的报告。

从谋篇布局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亮点纷呈,其中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实施,体现了党对时代发展大潮、国力竞争大势、现代化进程内在要求的准确把握,明确了科教兴国战略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充分彰显了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坚定决心,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科技、人才是驱动知识和创新的“三驾马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是一个辩证有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实现强国目标,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人才和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要素可持续供给的基础保障;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强化我国战略力量的关键,也是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条件;完善的人才战略布局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的重要竞争力,也是支撑我国教育体系升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核心。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功能”齐备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承载体,也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着力点。高校肩负着教育图强、创新制胜、人才引领的历史责任和战略使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锚定的新方位、明确的新要求,自觉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人才培养主阵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所扎根周恩来总理家乡办学的高校,淮阴工学院诞生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之际、成长于国家科教事业蓬勃发展之中、奋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程。学校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在践行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产业发展的使命中,实现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强化应用研究,突出产教科城融合,建设区域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和融合发展高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努力为淮安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http://szb.hynews.net/haby/harb/pc/content/202211/15/content_199202.html



上一条:淮安日报丨市领导到淮阴工学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一条:淮安发布丨陈之常到淮阴工学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友情链接
中国江苏网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新华日报
江苏教育报
淮安日报
扬子晚报
淮海晚报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常州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