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淮工要闻 >> 正文

淮工要闻

匠心师者丨汤海英:探索精湛而迥异的艺术世界

供稿: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1年09月08日 16:15   浏览量:[]

2021年7月1日,党的百年诞辰,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承办的“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全省老中青三代精英美术工作者,以百件丹青力作,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再现江苏百年风华,展现了江苏美术的最强阵容。其中,摆放在一号圆厅显要位置的雕塑作品《血战刘老庄》(160cm×160cm×140cm)获得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被誉为是“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美术精品。这件大型雕塑的作者就是本篇叙述的主人公,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汤海英老师。

 

 

作为学子:莫道丹青无颜色 一去矢志更不归

很小的时候,汤海英就发现自己喜欢美、喜欢美的东西、喜欢美术。那时的她,随母亲生活在苏北农村,父亲是位军人,聚少离多,但是父亲每次回来总会带些蜡笔、水彩笔和画本做礼物给自己的宝贝姑娘,这让年幼的英子兴奋不已,经常一个人躲进房间里“小鸭子”、“大熊猫”等描啊画的。虽然“作品”稚嫩、笨拙,甚至父亲有时也不认识她画的是什么,但那可是她的艺术之路的懵懂追求和向往的肇始。

父母见女儿这么喜爱绘画,虽认为“学这个没有未来”,但也没有做过多的干涉,毕竟,他们知道,艺术是一个人的修养与底蕴。中学的几年,每个周末,汤海英都会带上新作去请教自己的美术老师,时常也会“赖”在老师那里临摹、写生、素描。知识的拓宽,更是让她对美术心生向往、憧憬,发誓长大后要从事美术行业。

 

 

一眨眼,时间到了2000年,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汤海英如愿考取南京艺术学院,但是父母显然没有别家的父母那么高兴,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摆在那儿,学艺术开销真的不要太大,当录取通知书到家时,汤海英也一度动摇信念,但她的心底深处无法抗拒对新的城市和大学生活的向往,在说服父母筹集到第一年的学费时,她就带着邻居送的一只帆布行李箱,踏上了六朝古都的求学之路。

从此,汤海英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之中。她在眼花缭乱的艺术宝库中博海拾贝,如饥似渴地吮吸着、饕餮着。她阅读中外名著,阅读艺术理论,阅读世界雕塑大师的生平传记、艺术人生,用他们的精神营养自己、充实自己。为了解决基本的生活开支、筹措学费,汤海英不得不拿出部分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摆地摊、刷盘子、当家教......这样的窘况一直到大二学习专业课才有所改善,汤海英开始去各个地产发广告,推销自己做雕塑设计,参与老师的课题,投标项目,在实践中解决了学费、生活费,业务水平也得到不断锤炼。2005年,汤海英终于从南京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连续五年获一等奖奖学金,外加一个优秀毕业生称号。

 

 

当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的时候,汤海英却觉得自己的艺术造诣与自己的要求还有距离,她不顾家人苦口婆心的分析、劝说,凭着她血液里固有的、与生俱来的顽强与不服输,一举考入南京大学美术研究生院,师从雕塑家吴为山教授攻读艺术硕士。

汤海英是幸运的。从此,她以近乎宗教式虔诚向大师学习、讨教。恩师鼓励她:累步向前,冲击未来无限可能!恩师的鼓励和教导,让她受益匪浅、醍醐灌顶。她觉得研究生这几年,是她一生受用不尽的经历。在大师的熏陶之下,汤海英不负厚望,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归来。

作为艺术家:树高千丈必有根 江流万里总有源

艺术是生活的发现与提炼。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汤海英创作的灵感来源。书中的一段文字,老人嘴里的一段故事,甚至睡梦中的一个虚幻场景。“有一次我梦见一个女孩骑着仙鹤的画面,觉得唯美、童真、意境,于是第二天我就将梦中的画面摹画了下来, 并根据这个画面创作了一组雕塑。”汤海英说。这就是后来的雕塑作品《舞》,入展2008年“意象·金陵”美术展。

 

 

“当初因为爱美,喜爱美的东西,我选择了美术专业,而如今则完全因为需要自我表达、抒发内心的感受而迷恋上了雕塑艺术。”是的,“迷恋”二字,道尽了她对艺术的无限敬畏和孜孜追求。此中的艰辛、勤奋、努力、坚韧,自不必说,在此略过。

2019年3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汤海英石雕作品《风沙吟》(42×42×82CM)成功入展。此次展出报名参展作品600余件,只有200余件作品入选,其“高规格”可想而知。《风沙吟》选用大漠色系砂岩打制,以塔吉克族少女形象为雕塑创作主体,女孩头戴塔吉克族斯拉银链的库勒塔帽,身着一袭长纱裙轻盈行走,腰间缀饰的中国传统同心结随风舞动,定格的柔美,如诗、如画、如歌。

 

 

让冰冷的石头有了如此温度,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艺委员会副会长、艺术评论家雁西先生对汤海英的艺术成就给予首肯,认为其作品极具当代性,是回归到东方文化语境下的深度创作。吴为山评价说,具备民族性的艺术,才具有鲜活、持久的生命力,才会为世界其他民族所重。

冬去春来,汤海英结缘雕塑已有20个年头,但她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没有停止或放慢探索的脚步。她坦言,始终折磨她的永远是用什么形式才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她的Objects。让读者有感动或震撼的情感体验,是她的唯一追求。她认为,写实、意象、抽象、象征的表现手法自有它的通融之处,但表现的张力是迥然不同的,择善而取,择优融进,不拘一格,不守一家,才能有望自成一家。

 

 

心有所属,方能行远。汤海英第一次瞻仰淮阴82烈士英勇事迹时,就被深深地感动到了,那时的她还是淮阴永宁小学五年级学生。八二英杰,为了百姓安危,力战20倍于我的日寇,全部壮烈牺牲,毙敌200余寇。这是怀有怎样的一种牺牲精神啊!所以,当她应邀着手创作《血战刘老庄》大型雕塑时,心中就升腾起一股把作品打造成传世精品的信念。从设计草图、小稿制作,到大稿泥塑、放样制模,那些个日日夜夜,那些个朝霞落日,真可谓艰苦、艰辛,艰难。尤其是突然燃爆的疫情,让她措手不及,各地限制出入,工厂封道,泥塑结冰、融化,完成近半的雕塑只剩下一副钢架、一堆红泥。汤海英没有气馁、没有退却,默无声响地重新备材,重新创作,几轮评审、修改、打磨,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后来在介绍创作过程时,她说:“由于创作激情来源于内心的感动,因此用艺术来表现中华儿女英勇气概的那种激情与冲动,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强烈、饱满,我发誓一定要向艺术讨回一份百分百的真实。”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一个人,只有内心真正拥有一个目标,才能燃起一团火,挖掘心灵深处“凌绝顶”的渴望。汤海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艺术,就是她的心灵归宿!

作为教师:繁霜尽是心头血 洒向千峰秋叶丹

目前,汤老师从事的是通识教育。按理说,这是一门纯属曲高和寡的“边缘学科”,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追捧,然而,学生就是爱听她的课,要给自己“先天不足”的艺术细胞加 “营养餐”。课堂上,汤海英老师循循诱导,深入浅出,不设结论,只给她的学生的思考与判断提供数据支撑。她讲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她讲浮雕《马赛曲》的作者弗朗索瓦·吕德;她讲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代表吉安·洛仑索·贝尔尼尼;她讲20世纪初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她讲滑田友,讲刘开渠,讲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桥头组雕,讲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划时代的浮雕。……这些,她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虽然,她的学生没有搞雕塑的,但艺术是相通的。不管是搞产品包装设计,还是室内外装潢造型,都需要有深邃的艺术眼光、宽阔的艺术视野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因此,她的学生都幸运于有这样一位厚重的艺术家和他们零距离沟通、对话。他们觉得,汤海英老师不仅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位艺术学新生代领军教师。她的“踏紧”与“凌空”结合的课堂范式,自选经典,自选教材,追求自由而有深度的艺术课堂,使得她的艺术启蒙“慕课”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景。

汤海英老师感慨地说:“教学是常教常新的职业。课堂教育是师生共同探幽的经历,课堂对话往往突破已有的设定,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反应,也会给你带来很多惊喜和神奇!”听了汤老师推心置腹的话语,笔者突然觉得,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不是对“教学相长”最好的注脚和解构吗?!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回望汤海英来时的路,我们发现:她的艺术人生,永远氤氲着创新、突破与改变。如今,接近而立之年的她,在艺术的道路上,早已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往哪里走,归宿在哪里。所以她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笃实、那么自信、那么踏实。这个与众不同、独立成篇的艺术家,每时每刻都在追求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精彩与迥异。

汤海英,一个敢拼、敢做、敢闯、敢按自己的意愿酣畅淋漓地活着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注定充满精彩。


作者:吴欣编辑:虞梦 审核:李博澜

上一条:我校召开台籍教师座谈会

下一条: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来校交流洽谈


友情链接
中国江苏网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新华日报
江苏教育报
淮安日报
扬子晚报
淮海晚报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常州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