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淮安作为运河名都之一,在雄厚的财力和权势的享乐的影响下,淮安本土的地方戏曲得以发展,近日,设计艺术学院邀请淮安戏曲文化研究专家朱林先生开设专题文化讲座。

朱林老先生通过淮安戏曲博物馆五大展厅的标目设计过程,结合艺术设计,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淮安的戏曲文化。主要围绕,一,为门厅设计了一幅浮雕画“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过淮安时的一景——双舟之上架戏台,皇帝一边欣赏着新戏、一边品尝着淮扬美食”,并为配应此景填制了一首民歌风的词调《渔歌子》:运河唱曲戏双船,美食助听两艳鲜!两艳鲜,悦龙颜,清江浦上乐安然!”二,在根据实际地形布展时,特仿修“河督署戏台”,既作为运河之都时戏曲繁荣的历史展品,又能作为现在演出时的实用舞台。而为了能使“仿修”的河督署戏台更显“真实”,让观众一看就认为这就是当年河督署戏台的修复,采纳了连云港艺术研究所朱秋华先生的建议,并在王士爱老局长的指导下杜撰了“能符合河督署戏台特有内涵的”舞台对联:仙过海 海晏仙歌歌盛世; 凤还巢 巢开凤舞舞新天。以两出戏名《八仙过海》《凤还巢》带出(横幅)“海晏河清”,以表示河督署特有的的职责和愿望。三,分析了为京剧大师王瑶卿填制了一首词《清平乐》,为京剧大师周信芳填制了一首词《庆千秋》,为京剧荀派表演艺术家宋长荣填制了两首词:《清平乐》、《沁园春》的过程和赏析。


短短两个多小时,朱林老先生生动的演讲让同学们在淮安戏曲文化中徜徉,让学生对戏剧的创作与表演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