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至12月27日,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成功承办了为期两周的2023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淮安区基层农技人员(养殖业和种植业及农艺农机)的专题培训,共计150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参与了这一系列培训活动。培训期间,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朱永江、院长王云鹏、陈新红教授、园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季淮以及淮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琳、区农机化推广中心主任杨卫新、区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张亚、区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书记刘永恒、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蒋斌、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汤道红等领导分别出席了两个批次的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旨在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民众的能力,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同时,此次活动也是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园景系教工党支部“强化农业技术培训,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党日活动暨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种植业及农艺农机专题培训班中,培训内容紧密贴合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实际,秉持“严谨、细致、规范”的高标准要求。培训班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授课,涵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其逆境防控技术”、“功能高值产业关键技术”、“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小麦绿色高效栽培生产技术”、“果园高效智慧化管理”以及“乡村休闲农业的实践探索”等多个方面。为了拓宽农技推广人员的视野,使其掌握新技能,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农技推广人员(养殖业)专题培训内容主要有“非洲猪瘟后时代中国养猪业的挑战与转型思考”(或相应调整后的名称)、“淮安市布病检测预警风险评估工作情况”、“水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畜禽粪污科学处理”、“池塘标准化改造技术”和“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推广工作创新”等。本次培训采取政策理论与工作实务相结合的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颇受学员好评。

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园景系的党员教师陈新红教授,带领其科研团队连续四年深耕本土农技推广领域,成功打造出“需求引领、开放协作、技术强化、全面服务”的递进式乡村振兴服务模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该团队实施的“培育本土人才,激发乡村振兴活力”项目,更是荣获了2023年淮安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科技志愿服务典范项目”荣誉。

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积极发挥党建在学科科研领域的领航和支撑作用,紧跟中央“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强化本土紧缺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学院围绕“植根绿色田野,育英才助乡村振兴”的党建特色品牌,以教学科研及创新团队建设为重心,借助科研项目、淮安市组织部精品课程、江苏省科技特派员计划等多维度资源,以科技培训为桥梁,紧密贴合产业痛点、农村实际及农民需求,不断深化党建与社会服务的融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