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院

筑梦青禾——淮工学子传承创新助力疫情当下水稻育秧

供稿: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日期:2022年05月24日 16:19   浏览量:[]

“筑梦青禾”双创团队是由淮阴工学院农学、生物、新能源、自动化等专业大学生组成的跨学科跨专业多领域交叉复合型大学生双创团队,在以往深入淮安市洪泽区岔河三下乡考察时看到大量农业废弃物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丢弃焚烧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此情此景引发团队深思,恰逢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热潮,在与导师张国良教授交流后,对农业废弃物发酵制成水稻育秧基质,可代替传统的营养土直接用于培育水稻秧苗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团队不断探索与实验中萌生出将前两代基质进一步研制具有固碳减排温室气体功能的新型水稻育秧基质及其工艺技术,变废为宝的同时促进碳中和,推动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疫情形势严峻,我们无法去育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但不会因此停下脚步。在学校里,我们利用好时间,线上线下配合,去实验室观察基质育成的秧苗,向研究生学长学姐们虚心请教。无数次实验,日历上的一个个备注,无一不是对实现秧苗生长灌溉的心血。”团队成员们互相配合,彼此协作,在一暗三控技术上,与时俱进,实现设施壮秧技术创新,向育秧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进军。团队成员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团队多学科交叉为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有效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成果的落地。农学专业学子 “筑梦青禾”团队项目第三代发起人邓思凡曾在家乡张家港集中推广育秧基质和育秧技术,听到农民伯伯讲起,“用了团队研发的基质育秧和技术后,所育秧苗齐整,苗挺叶绿,基部扁宽有弹性,看样子又是一年丰收季……”话未说完便哈哈哈大笑了起来,“他们的笑脸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他们忙的开心,我们也愈加放心和投入。”

目前,凭借着大家共同的努力,基质育秧技术已在多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了成果转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以梦为马,筑梦青禾。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斗的青春最闪耀,淮工的青年学子们,将不断创新前行,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活水”,以青春之名唱响奋斗之歌。


作者:余文冲编辑:余文冲 审核:夏雪芹

上一条:生科学院召开本学期期末辅导员工作会议

下一条:优良食味稻米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开展水稻育秧技术培训


友情链接
中国江苏网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新华日报
江苏教育报
淮安日报
扬子晚报
淮海晚报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常州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