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节奏、明晰成长方向,近日电信学院开展新生生涯规划入学教育讲座。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云以 “读懂大学,真上大学,在最美好的年纪成为最好的自己” 为主题,结合丰富的育人经验与鲜活案例,为新生送上了一堂兼具指导性与感染力的 “成长第一课”。

讲座伊始,王海云围绕 “未来之前,你心中的大学是什么样” 展开提问,精准捕捉到新生对大学 “时间自由、学习轻松、社交顺畅” 的憧憬。随后,她通过 “理想与现实” 的对比分析,逐层拆解了大学在时间管理、学习状态、社交关系等六大维度的 “滤镜” 与 “落地” 差距:现实中的大学时间常被早八课、小组作业、社团例会切割成 “碎片”,需主动 “挤” 出自由时间;专业课程抽象且重应用,仅靠考前复习难以应对;社交是 “筛选” 而非 “自来熟”,挚友需长期磨合。这一分析让新生对大学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大学成长从来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选择的结果。” 王海云展示的 “大学成长曲线” 引发新生深思。曲线清晰呈现了 “成长加速度” 与 “沉沦加速度” 的分野:前者源于早起早睡、坚持自习、参与实践等自律行为,后者则始于逃课厌学、沉迷游戏、盲目攀比等懈怠选择。她还分享了 “大学四个一目标” 与“青铜-白银-黄金”阶梯式目标建议,为新生提供了可落地的行动指南。最后她以学院2024届优秀毕业生李凌皓为例,在校期间斩获多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凭借单片机设计专长与实习积累明确职业方向,印证了 “规划+行动”的成长逻辑。

“大学不是努力的终点,而是终身学习的起点;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起点的成绩不决定终点的成绩。” 讲座尾声,王海云以职高逆袭悉尼大学博士的方嘉瑜、从中专生到 “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 的高会军等案例激励新生,并用 “每天努力多一点,人生将会大不同” 的成长公式传递奋斗理念。
现场新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2025级人工智能专业新生沈同学说:“原本对大学充满迷茫,听完讲座才明白‘真上大学’需要主动规划,我会从适应学习节奏开始,一步步落实目标。”
此次入学教育精准对接新生成长需求,帮助新生打破认知误区、建立规划意识,为其大学四年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也将持续推进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助力学子在青春赛道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