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信学院“芯青年实践课”第136课暨电信学院“芯青年”实践团:暑期四课并进 实践丈量家国

供稿:   日期:2025年08月13日 17:06   浏览量:[]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在淮安市渔沟镇卢华村的辣椒园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一学生胡丽雅的笔记本上落了几滴汗,她正记录着当地村民对数字农业的建议与看法——这是淮阴工学院电信学院“芯青年”暑期实践的寻常一幕。今年夏天,淮阴工学院电信学院400多名学生带着电路板、无人机和调研册,身影出现在27个红色场馆、136个社区街道、9个农业基地和实验室里,用四种截然不同的实践方式研读家国这本大书。

场馆里的思政课:文物激活红色基因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十二周年等重要节点,学院组织14支实践团队、150余名学生走进各地红色地标与文化场馆,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部分,7支团队走进全国19个红色地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石榴“芯”向党实践团组织院内少数民族学生分赴贵州安顺、浙江嘉兴、云南鹤庆等地探寻革命足迹;“芯”火相传逐梦实践团赴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感悟革命先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奋斗精神;红“芯”筑梦实践团走进沙家浜纪念馆、苏州革命烈士陵园开展志愿讲解与研学活动;红脉“芯”声实践团走进张纯如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通过史料研读、诗歌朗诵与红歌传唱,传承“以笔为戈、以血卫土”的爱国情怀;“芯”锋翔宇实践团、“芯”忆恩来实践团前往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开展志愿活动,在追寻伟人足迹的过程中,深刻体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心以及“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红色芯火寻迹团深入江苏省大中小学红色地标,跨学段宣讲抗战精神,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

在中华文脉传承实践团部分,7支实践团79名学生走进苏皖地区8个文化场馆,化身“历史解码者”。用“芯”赏运河实践团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研学并返回各地社区开展多维度的大运河文化宣讲活动;“寻根华夏,薪火相传”实践团走进淮安市博物馆、文庙街区,结合非遗制香技艺体验,探索“香药同源”的生活智慧;溯古寻“芯”团探秘徐州博物馆,运用AI技术制作《文物会说话》短视频,让两汉文物“活”起来;电信学院“阅读种子”志愿服务团在淮安市钟书阁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引导青少年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芯”中华文化传承团走进南京六朝博物馆面向小学生开展志愿讲解活动;“芯”文化传承团走进苏州、毫州等地博物馆,以志愿服务守护文脉,让历史与文化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活力;“芯”绣传承队走进镇湖苏绣小镇,沉浸式欣赏苏绣珍品,采访苏绣主理人,探寻苏绣文化传承发展的瓶颈与新机遇。

当白族姑娘唱起革命歌谣,当AI让汉代陶俑“跳”出展柜,当小程序再现大运河的风韵,“场馆里的思政课”让历史不再锁在展柜,而是通过青年的眼睛与双手,流入社区楼道、飞进短视频、刻进少年心。

社区里的劳动课:微光点亮万家灯火

202名芯青年分别以组建实践团、个人“返家乡”实践两种方式,在社区编织服务网络。

在基层服务实践团方面,4支实践团分赴8个基层社区,围绕群众需求、结合专业所学展开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盛泽镇杨扇街区里,“芯”之志愿团成员帮老人屏蔽诈骗短信,编纂方言顺口溜让防诈知识入脑入心;520爱心联盟“芯”青年维修小铺前,大一学生邰乾晟用万用表检测电热水壶故障,汗水浸透的“志愿红”成为夏日最亮色;“芯”联中心实践队则深入流均镇中心村社区,通过系列访谈和职业体验,了解乡村医生和乡村干部的心声;用“芯”发电实践团在各地社区劳动中,从“修好一个插座”“清通一处楼道”的细微处,体悟“为人民服务”的重量。

此外,在个人“返家乡”实践方面,电信学院163名芯青年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从检修孤老家电路到教孩子辨认野菜,在一件件利民小事中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田野里的研修课:技术浇灌振兴沃土

在乡村振兴实践团方面,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基层发展难题,学院组建5支实践团队、近50名学生深入江苏乡村及云南西部等地区,围绕乡村教育、资助政策、乡村普法、数字助农等民生课题开展调研型实践与精准服务。

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云南支教团连续十二年扎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辛屯镇新登小学开展志愿支教。今年,团队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根基,以五育融合为课程框架,构建“立足专业·扎根田野·翔宇特色”三维育人体系,为西南村小搭建起连接现代科技、乡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教育桥梁。

“资助圆梦”微光实践团聚焦乡村家庭经济困难女性受教育问题,通过问卷调研与政策宣讲,为100余户家庭送去教育资助“指南”;法治中国“芯”年行实践团走进泰州、淮安等地乡村,以方言普法课堂、儿童情景剧场等形式,筑牢基层法治防线;薪火“芯”乡实践团深入淮安、盐城田间地头,既参与农耕劳作体会“粒粒皆辛苦”,又推广智慧农机与数字农业技术,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沿着总书记足迹看江苏”实践团则走进镇江丹徒区世业镇,通过志愿采摘、劳模展厅共建等活动,将乡村振兴的“总书记嘱托”转化为青春行动。

实验室里的攻坚课:代码编织创新蓝图

暑假的校内实验室彻夜通明。为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学院“共巡万里”团队8名学生暑期坚守实验室,聚焦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领域,备战“挑战杯”赛事。团队通过文献攻坚、算法优化与场景模拟,改进目标检测精度与飞行路径规划效率,为农业巡检、灾害救援等场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从理论建模到实验验证,从数据可视化到成果梳理,团队以“钉钉子”精神突破技术瓶颈,展现了青年学子“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思政引领,行动转化,精准服务。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实现“全员覆盖、全过程指导、全方位育人”,既让学子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乡村调研中了解国情社情,在社区服务中厚植为民情怀,在科研攻坚中锤炼创新本领,更以青春之力为赓续红脉注入活力。未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学子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



作者:崔雪编辑:安亚虹 审核:王海云


下一条:电信学院“芯青年实践课”第135课:“海棠情深”润育青年婚恋观


友情链接
中国江苏网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新华日报
江苏教育报
淮安日报
扬子晚报
淮海晚报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常州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