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社区有我,青春报到”行动,7 月 12 日至 14 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用“芯”发电实践团成员开展以 “用‘芯’发电・服务人民” 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此次活动不仅为基层群众带来了便利与温暖,更让实践团成员在亲身实践中领悟“服务人民”的深刻内涵,实现从“理论认知”到“行动自觉”的成长跨越。
指尖拼红船:在初心传承中播撒信念火种
基层一线的 “小红船” 主题活动成为实践中的亮眼一笔。实践团成员组织社区儿童动手组装中共一大红船木制模型,孩子们用稚拙的手指一遍遍粘贴桅杆、拼接甲板,专注的神情里透着对历史的好奇。当小小的红船模型在他们手中成型,视频里风雨激荡的革命岁月与眼前孩子们认真的模样交相辉映,让历史的温度在动手实践中悄然传递。团队成员张宇韬深有感触:“基层服务不只是解决当下需求,更要播撒信念的火种。孩子们举起红船模型时眼里的光,让我明白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当下的安稳,更是未来的精神传承。”


用行动丈量:在汗水里体会坚守的价值
清晨的街道上,志愿者罗奕的身影格外醒目。弯腰清扫时,他才发现地砖缝里藏着无数被忽略的烟头与碎纸屑。三小时过去,汗水浸透志愿者马甲,望着洁净的路面,他心中涌起踏实感。“平日里擦肩而过的环卫工人,原来要重复无数次弯腰、清扫、转运,日复一日与星辰为伴。” 罗奕坦言,这次体验让他懂得,尊重不是口号,而是不乱扔一片纸、多给一个微笑的体谅。微小的坚持里,藏着守护城市的力量。

在超市清扫志愿服务中,志愿者马艾明也收获了深刻感悟。看似整洁的地面实则藏着诸多细节:散落的薯片渣、零星的小纸片、掉落的菜叶需反复清扫,黏附的污渍还需蹲下用抹布细致擦拭。“每一处洁净的背后,都离不开耐心与坚持。” 马艾明在一次次弯腰清扫中,真切感受到基层服务工作的辛劳。服务中,过往顾客的一句 “谢谢”、小朋友主动参与捡拾垃圾的举动,让他真切感受到善意的传递:“这些瞬间坚定了我做好志愿服务的决心。”


细节见担当:在便民服务中传递温暖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整洁舒适的环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办事体验。志愿者马占阳主动承担起环境清扫工作。他手持扫帚清扫地面灰尘,用抹布擦拭桌椅、窗台及便民设施,对墙角、柜底等易积灰的角落反复清理,连散落的宣传资料也一一整理归位。“便民服务中心是居民常来的地方,环境干净了,大家办事也能更舒心。” 他用耐心和细致为服务中心 “梳妆打扮”,让基层服务阵地更添暖意。

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书籍的有序排列与环境的整洁舒适,是保障读者良好阅读体验的关键。志愿者陆伟杰走进图书馆,主动投身书籍整理志愿服务。陆伟杰对图书馆的书架区域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整理。他依据图书分类规则,将不同类别、不同作者的书籍逐一归位,确保每一本书都能“各得其所”。在他看来,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收获。通过参与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他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细心,还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还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大家精心设计专项问卷,以此向青少年群体深入了解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期待,同时向家长和老师广泛征询关于青少年参与志愿活动的看法与建议。此外,团队成员还积极宣传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弘扬这一善举。
此次暑期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多元服务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成长教育。通过组装红船模型,他们体会到红色精神传承的青年责任;通过清扫街道、超市,他们理解了基层工作者的辛劳与坚守;通过服务社区与图书馆,他们感受到 “细节处见担当” 的实践意义。对实践团成员而言,这段经历不仅是能力的锤炼,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让他们明白了青春的成长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用行动践行 “服务人民” 的誓言,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这种 “实践出真知” 的成长,将成为他们未来投身社会、勇担使命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