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淮工要闻 >> 正文

淮工要闻

学史力行展现青春风采——淮阴工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接地气”

供稿: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1年08月19日 11:16   浏览量:[]

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今年夏天,贵州毕节黔西、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苏州、无锡、南通、淮安……淮阴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重温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学院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电信学院积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采取党史故事“实地学”、英雄事迹“情景学”、红色书籍“集体学”、党史知识“云上学”等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组织学生在周恩来故居开展志愿引导活动,进行周恩来总理生平事迹的讲述和演绎;为小学生开设暑期小课堂,精心准备红色历史、红色音乐、文化传承等课程,培养小学生从小跟党走的决心。

 

 

“重温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化工学院号召全体学生重走家乡红色足迹,组织学生慰问老党员、参与社会服务,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把党史学习教育目标任务转化成坚定行动。设计艺术学院“淮小艺”青年学生讲师团寻访身边的老党员,特别是在党50年的老党员,聆听他们的故事,制作宣传片,走进社区、走进学生中间进行理论宣讲。自动化学院金色阳光志愿者队同学充分运用家乡的红色资源,在周恩来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录制党史学习教育短视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外国语学院“寻红印”小分队到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及淮安市博物馆,追寻红色记忆,倾听历史回响;慰问91岁抗战老兵严德,聆听从淮海战役到抗美援朝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奋斗故事。数理学院实践团从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开始,先后到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深刻体悟革命先辈们对革命的热忱和无悔的付出。同学们纷纷表示:“身为新时代青年学生,要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传递力量,托起童心梦想

暑期支教、爱心助教、公益夏令营……淮阴工学院青年学生支教团用青春点亮童心梦想,用爱心温暖成长之路。

 

 

“小朋友们一开始可能有些陌生,但是渐渐地都能勇敢展现自己,特别积极和我们互动。”担任手工课老师的周芳和张晴说。管工学院“微爱黔行”社会实践志愿者队走进贵州毕节黔西开展暑期支教。志愿者们提前设计了“学科兴趣课”“作业辅导课”“文体活动课”等丰富的课程内容,通过音乐手势舞、手工热气球、妙趣学单词等趣味形式,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学院团委响应淮安市团委号召,在洪泽区朱坝街道文广站开展了“小青淮”公益夏令营活动,带领孩子们参观周恩来故居、观看红色电影,开设社区系列讲座,进行单词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分享阅读、你画我猜、象棋博弈、运动时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化工学院小雨点志愿者队来到淮安市“与光同行”康复中心开展“爱心助教”活动。活动前,志愿者队认真策划、关注细节,并对成员进行了专门培训。活动中,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耐心协助康复中心的老师完成课堂任务,穿上玩偶服以拥抱、陪伴的方式给孩子们送去温暖和欢乐;精心策划“蓝色之家”房间布置活动给孩子们营造温馨氛围;开展“创意指纹画”、“百米画卷”、“手绘风筝”、“木偶人制作”等趣味活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激发创造思维,架起梦想桥梁。

走进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生科学院春禾追梦团队深入岔河农田开展实地调研。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当地以水稻种植为主,育秧技术落后,农民收入低,农村人居环境差。为此,成员们依托成立的公益组织——兴农科技服务中心,进行线上线下技术宣传,推广配套的育壮秧技术,给农民送上实用的技术“锦囊”。

 

 

实地调研、参观走访、文化帮扶……商学院“火光燎原”实践小队围绕乡村振兴主题,走出校园,充分发挥学院师生的专业技能,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三农”发展的实际行动。交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围绕“时代在新,我们在行”返乡助力新农村发展,在淮安、苏州、无锡、南通等地开展深入的实践调研。

 

 

管工学院志愿者走进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锦绣社区开展“探访社区文化志愿者,争做乡村振兴追梦人”采访社区工作者活动,走进黔西市素朴镇石堡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在锦绣社区,同学们与文化志愿者付群修面对面交流,倾听近年来锦绣社区发生的令人可喜的变化。在黔西市素朴镇石堡村,志愿者小队走进村民家听村民讲述近几年乡村生活的变化发展,从村民的言语中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政策给村民们带来的福利与幸福。志愿队还走到田间地头,走入就业扶贫车间,亲身感受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夏日炎炎,多个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队走出校园,走进基层,走到田间地头,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探寻非遗,体悟文化魅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设计艺术学院组成“坚守文化、寻迹非遗3.0”团队,结合专业特长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了解运河的兴衰、运河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历史过程;在镇江西津渡,了解这个曾作为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在古街中感受中华民族百年兴衰起伏的沧桑历史;到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了解大运河淮安段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体悟大运河流经淮安孕育出的不一样的运河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内生动力,凸显了民族多样性的优势与特色。”人文学院“阿杰鲁”社会实践调研队队长说。调研队走进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拜访流传于红河地区的彝族歌舞“海菜腔,烟盒舞”传承艺人;前往彝族服装店铺,了解彝族的服饰刺绣文化;走进依托非遗文化的商业街和景点,实地调研非遗助力经济的具体表现。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悟到每一个非遗背后体现的一代代传承艺人的初心与坚守。

 

 

承运河文脉,寻戏曲雅韵。外国语学院“承戏韵”小分队走进淮安戏曲博物馆,与淮海戏戏曲文化亲密接触,品味淮海戏百年历史沿革。小分队还采访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许亚玲,学习戏曲表演中的基础动作,并开展淮海戏宣讲活动,普及和传承淮海戏,推动传统戏曲进校园。

据了解,今年淮阴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百年正青春”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70多支社会实践团队,走出校门,走进基层社区、乡村田头、偏远山区……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青春向党奋斗逐梦的生动实践。


作者:记者/虞梦编辑:虞梦 审核:李博澜

上一条:盱眙县委书记邓勇一行来我校洽谈合作

下一条:我校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圆满完成


友情链接
中国江苏网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新华日报
江苏教育报
淮安日报
扬子晚报
淮海晚报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常州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