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淮工要闻 >> 正文

淮工要闻

书写3D青春的人——记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董育伟

供稿: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0年12月11日 11:20   浏览量:[]


“我很普通,是我的学生们优秀。身边比我敬业的老师有很多,在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方面我做的还很有限……”瞧,这就是淮阴工学院机材学院教师董育伟,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个头中等,铸铁一般的体魄,黝黑的皮肤,脸上常年挂着他的招牌笑容,两件T恤早中晚,一支粉笔春夏秋。说起“董超人”,机材学院的师生可谓交口赞誉,而说到董老师近年来所获得的荣誉、奖项,现任机材学院院长的高荣竟也是如数家藏:2015年先进工作者;2016年全国高校创意设计与3D扫描建模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2017年双创优秀教师称号;2017年全国3D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度淮安市学(协)会工作先进个人;2018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唯一全国总决赛特等奖;2019年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



点石成金的3D协会,让90%的学员成为学霸

董育伟,这位从一名企业技术人员“华丽转身”为工科高校的教师,对教学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感悟。他觉得,群体性学习,板块教育至关重要。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甫进高校的2008年,董育伟就率先在机械工程系(现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成立了3D协会,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探寻普通工科毕业生未来发展的必备技能,以当时刚刚兴起的数字化产业为团队行指,成立全国3D协会淮阴工学院分会。



路,显然走对了。协会成立以后,董老师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抓手,以学科竞赛等活动为经纬,多渠道给他的学生提供接触创新创业的机会。12年的筚路蓝缕,12年的跌打滚爬,董老师渐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军”路径:以学生团队为根本,以创新课题为引导,以各类科技竞赛为平台,以专利、论文为激励,以考取研究生为终极追求的新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种看似平淡的教学方法,结果却是卓有成效,硕果累累。近10年来,协会核心成员(在协会3年以上)考研率100%,分赴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南昌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还有不少团队成员考取博士,进入高校从事专业教学。

绳锯木断的韧性理念,让创新团队“穿金戴银”



这件事发生在2018年。那一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的消息传到了淮阴工学院的机材学院。协会成员们认为,这是一个展示自己聪明才智及实力的绝佳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经过5个月的思考与构思,他们选定了《多功能全自动螺丝刀》项目。选中了方案,他们旋即挑选精锐,组成攻坚团队,夜以继日,昏天黑地。可谓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不合理,重新设计,不科学,推倒从来。多次优化迭代,终成定品上报评选。不久,好消息不胫而来,该项目一举获得江苏省赛特等奖,晋级全国总决赛。



然而,就在他们积极备战的最后日子里,样品却遭遇“难产”——理论设计与样机实物不相吻合!虽然虚拟装配、运动仿真全部过关,但在样机装配环节,因为3D打印机的进度及材料的纯度问题,让该产品达不到设计效果。而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重新做样件,时间已经不允许了。难道就此一筹莫展、功亏一篑?这当然不符合董老师的性格。就在大家因为没有高精尖设备,叹息扼腕的时候,董育伟老师默默地拿出了1.2mm绣花针,800、1500、2000目砂纸,内径1毫米的深沟球轴承,以及相关打磨工具,一点一点地开始打磨样机。“当时,大家都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偌大的实验室只能听到沙沙地打磨声音。”协会小组的成员张嘉译后来回忆道。最终随着一圈队员的一阵激动的欢呼,样机顺利打磨制作成功。看着董老师磨破了的手指,在场的同学们的内心显然受到了很大触动。“老师身上的那种闯劲、韧劲和犟劲,给我很大的震动,那种执着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接受采访的学生郝俊杰如是说。



该项目最终凭借授权5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外观专利,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唯一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一双慧眼紧盯科技前沿,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

“身处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如果大家不去做点事情,真的会让你一生感到后悔。”作为高校教师,董老师觉得,教好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科研成果是衡量其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尺。他紧盯重点、热点科研方向,深入企业一线,寻求合作交点。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从中发掘创新契点。为此,董老师经常放弃周末,放弃节假日,在攻克难关时,他甚至一个人留在实验室,琢磨、思考、草图,一不留神就是又一个通宵达旦。



几年以后,董育伟个人及团队脱颖而出,教学成果丰硕,创新成效斐然。他参与及主持省、市校级项目10余项,主持横向课题5项;出版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8篇;申报国际专利4件,国内专利6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授权实用型专利20余件;专利成果转化11件。在教学过程中,他指导百余名大学进行专利申报工作;指导本科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种科技竞赛中获奖400余人次。除此之外,他还为富士康集团、达方集团、淮化集团进行员工进行专业软件升级培训;还在台资企业可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挂职,首次把3D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安全鞋头,鞋模的批量生产制造,并担任3D打印技术指导……

董老师有句口头禅:学不可欺!笔者咀嚼个中滋味觉得,年轻的董老师道出了学人治学的本真。没有深厚的积淀做基础,没有无数个挫折和坎坷作支撑,是不可能有如此深沉的感慨与感悟的。在教书育人、在创造创新的道路上,任何人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


作者:吴欣编辑:虞梦 审核:李博澜

上一条: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喜获佳绩

下一条:省委宣讲团成员王明生教授来校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友情链接
中国江苏网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新华日报
江苏教育报
淮安日报
扬子晚报
淮海晚报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常州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信息门户